偌大的教室只有幾個學生在自習,頭頂的十幾盞電燈燈火通明。在不少大學校園里,像這種“燈比人多”的現象并不少見,造成了嚴重的資源浪費。 山東建筑大學充分利用學校自己的科研成果,在教室里安裝了“建筑照明及用電設備節電控制系統”,它能探知教室的學生人數和分布情況,人來燈亮,人走燈滅,人多的時候多亮幾盞,人少的時候少亮幾盞,光線充足時就自動熄燈。目前,這種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已經覆蓋了學校的圖書館和主要教學樓,并在部分辦公室安裝了空調和水管的智能控制系統。這一創新發明目前已在全國80余所高校推廣。 過去,在正常使用條件下,學校160個教室的7000多根熒光燈管,每月的耗電量約為12萬千瓦時。安裝這一節能系統后,每月耗電量下降到3.4萬千瓦時。 除了節約用電,節約和循環用水也是山東建筑大學利用現代科技建設節約型校園的重要內容。目前,校園里的綠化噴灌、道路清洗等全部使用中水,全校21座樓宇的沖廁也全部使用中水,學校人工湖也用中水補給,全校基本實現了污水“零排放”。據統計,通過中水使用,山東建筑大學每年節省自來水70萬立方米,減少向周圍環境排放COD、BOD等污染物超過1000噸。 山東建筑大學還充分利用太陽能技術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國內高校中建設了第一個兆瓦級太陽能光伏建筑,實現了光伏技術與建筑技術的結合。按照目前的發電能力,這一項目每年可發電120余萬千瓦時,節約電費60余萬元,相當于每年可節省煤炭375余噸,減排灰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可吸入顆粒物等900多噸。 利用太陽能技術,山東建筑大學還建起了2300平方米的生態學生公寓,采用太陽能綜合利用系統,供應空調、通風、熱水和公共照明的能耗需求。相比常規建筑,這一生態公寓不僅可以節約75%的能耗,每年還至少減排175噸二氧化碳。 在充分利用科技發明進行節能減排、倡導綠色低碳生活的基礎上,山東建筑大學還建立了校園能耗監測平臺,把供電、供水、中水、供暖、太陽能應用等全部納入監測范圍,實現了對每一個節點的實時監測與控制。 山東建筑大學校長王崇杰說:“校園節能不僅體現了一所大學的境界,更體現了一所大學的責任。學校還將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和新能源利用的科研及推廣工作,用實實在在的行動,擔負起綠色低碳生活倡導者和先行者的職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