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年08月03日 瀏覽次數:
轉眼時間的步調正式邁入夏季,當人們在用熱情似火或者跟火有關的詞匯來形容夏季的酷暑難耐時,是不是也疏忽了高溫的夏季也伴隨著火災的易發和多發呢?據不完全統計,從今年4月份到現在全國各地有關建筑起火事件已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不計其數。
耐火等級和材料選擇 在我國按建筑常用結構類型的耐火能力劃分為四個耐火等級(高層建筑必須為一或二級)。建筑的耐火能力取決于構件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在不同耐火等級中對二者分別作了規定。構件的耐火極限主要是指構件從受火的作用起,到被破壞(如失去支承能力等)為止的這段時間(按小時計)。構件的材料依燃燒性能的不同有燃燒體(如木材等)、難燃燒體(如瀝青混凝土、刨花板)和非燃燒體(如磚、石、金屬等)之分。建筑物應根據其耐火等級來選定構件材料和構造方式。如一級耐火等級的承重墻、柱須為耐火極限3小時的非燃燒體(如用磚或混凝土作成180毫米厚的墻或300×300毫米的柱),梁須為耐火極限2小時的非燃燒體,其鋼筋保護層須厚30毫米以上。設計時須保證主體結構的耐火穩定性,以贏得足夠的疏散時間,并使建筑物在火災過后易于修復。隔墻和吊頂等應具有必要的耐火性能,內部裝修和家具陳設應力求使用不燃或難燃材料,如采用經過防火處理的吊頂材料和地毯、窗簾等,以減少火災發生和控制火勢蔓延。
防火間距和防火分區 ①防火間距:為防止火勢通過輻射熱等方式蔓延,建筑物之間應保持一定間距。建筑耐火等級越低越易遭受火災的蔓延,其防火間距應加大。一、二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筑物之間的防火間距不得小于6米,它們同三、四級耐火等級民用建筑物的防火距離分別為7米和9米。高層建筑因火災時疏散困難,云梯車需要較大工作半徑,所以高層主體同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3米,同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物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5和18米。廠房內易燃物較多,防火間距應加大,如一、二級耐火等級廠房之間或它們和民用建筑物之間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0米,三、四級耐火等級廠房和其他建筑物的防火距離不得小于12和14米。生產或貯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廠房或庫房,應遠離建筑物。
②防火分區:建筑中為阻止煙火蔓延必須進行防火分區,即采用防火墻等把建筑劃為若干區域。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長度超過150米要設防火墻,分區的最大允許面積為2500米2;三、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上述指標分別為100米、1200米2和60米、600米2。一、二級防火等級的高層建筑防火分區面積限制在1000米2或1500米2內,地下室則控制在500米2內。防火墻應為耐火極限4小時的非燃燒體,上面如有洞口應裝設甲級防火門窗,各種管道均不宜穿過防火墻。不能設防火墻的可設防火卷簾,用水幕保護。
安全疏散和通風排煙 為減少火災傷亡,建筑設計要考慮安全疏散。公共建筑的安全出口一般不能少于兩個,影劇院、體育館等觀眾密集的場所,要經過計算設置更多的出口。樓層的安全出口為樓梯,開敞的樓梯間易導致煙火蔓延,妨礙疏散,封閉的樓梯間能阻擋煙氣,利于疏散。防煙樓梯間因設有前室,更有利于疏散。高層建筑須設封閉的或防煙的樓梯間,樓梯間應布置成有兩個疏散方向。超高層建筑應增設暫時安全區或避難層,還可設屋頂直升飛機場,從空中疏散。疏散通路上應設緊急照明、疏散方向指示燈和安全出口燈。 建筑物火災時產生大量濃煙,不僅妨礙疏散還會使人中毒甚至死亡。樓梯井、電梯井和管道井具有“煙囪效應”,起排煙作用,地下建筑的煙則很難排出。因此,高層或地下建筑的走道、樓梯間及消防電梯前室等,應按情況安排自然排煙或機械排煙設施。
報警系統和滅火裝置 一般建筑起火后約10~15分鐘開始蔓延,可通過電話等人工報警和使用消火栓滅火。在大型公共建筑、高層建筑、地下建筑以及起火危險性大的廠房、庫房內,還應設置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前者的探測器有感溫、感煙和感光等多種類型;后者主要為自動噴水設備,不宜用水滅火的部位可采用二氧化碳、干粉或鹵化烷等自動滅火設備。設有自動報警裝置和自動滅火裝置的建筑應設消防控制中心,對報警、疏散、滅火、排煙及防火門窗、消防電梯、緊急照明等進行控制和指揮。
建筑防火的主要內容 (1)總平面防火。它要求在總平面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的使用性質、火災危險性、地形、地勢和風向等因素,進行合理布局,盡量避免建筑物相互之間構成火災威脅和發生火災爆炸后可能造成嚴重后果。并且為消防車順利撲救火災提供條件。
(2)建筑物耐火等級。劃分建筑耐火等級是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中規定的防火技術措施中最基本的措施。它要求建筑物在火災高溫的持續作用下,墻、柱、梁、樓板、屋蓋、吊頂等基本建筑構件,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不破壞、不傳播火災,從而起到延緩和阻止火災蔓延的作用,并為人員疏散、搶救物資和撲滅火災以及為火災后結構修復創造條件。
(3)防火分區和防火分隔。在建筑物中采用耐火性較好的分隔構件將建筑物空間分隔成若干區域,一旦某一區域起火,則會把火災控制在這一局部區域之中,防止火災擴大蔓延。
(4)防煙分區。對于某些建筑物需用擋煙構件(擋煙梁、擋煙垂壁、隔墻)劃分防煙分區將煙氣控制在一定范圍內,以便用排煙設施將其排出,保證人員安全疏散和便于消防撲救工作順利進行。
(5)室內裝修防火。在防火設計中應根據建筑物性質、規模,對建筑物的不同裝修部位,采用燃燒性能符合要求的裝修材料。要求室內裝修材料盡量做到不燃或難燃化,減少火災的發生和降低蔓延速度。
(6)安全疏散。建筑物發生火災時,為避免建筑物內人員由于火燒、煙熏中毒和房屋倒塌而遭到傷害,必須盡快撤離;室內的物資財富也要盡快搶救出去,以減少火災損失。為此要求建筑物應有完善的安全疏散設施,為安全疏散創造良好的條件。
(7)工業建筑防爆。在一些工業建筑中,使用和產生的可燃氣體、可燃蒸氣、可燃粉塵等物質能夠與空氣形成爆炸危險性的混合物,遇到火源就能引起爆炸。這種爆炸能夠在瞬間以機械功的形式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建筑物、生產設備遭到毀壞,造成人員傷亡。對于上述有爆炸危險的工業建筑,為了防止爆炸事故的發生,減少爆炸事故造成的損失,要從建筑平面與空間布置、建筑構造和建筑設施方面采取防火防爆措施。
附:炎夏時節應該如何做好家庭防火呢﹖
第一, 要防止液化石油氣“串門”。液化石油氣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烯和丁烯,比空氣重1.5至2倍。在空氣中濃度較高時,對人體中樞神經有麻醉作用,能導致人中毒性昏迷死亡。當液化石油氣和空氣的濃度比達到1.5至9.5時遇一點火星就會發生爆炸。所以,使用時要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防患于未然。 第二, 第二,要防止家用電器“搗鬼”。隨著夏季家用電器的紛紛啟動,電器引發的火災越來越多:電源線短路,線路超過負荷,電器及線路漏電,電器使用超期,電器內進水等。這些現象都會產生高溫電火花,引起火災。故而應人走電斷,應在斷電的情況下,用手觸摸電器 和導線溫度,若溫度過高需及時排除故障,才能保證用電安全。 第三, 第三,要留心“包裝”過的地方。在家庭裝修時,難免購買到沒有進行過防火處理的裝飾材料,如木夾板、塑料和塑膠化纖等。這些材料極易引起燃燒,而且在燃燒時有的材料會產生大量有毒煙霧,如吸入人體,有的只需幾十秒鐘就會使人中毒窒息死亡。因此,家庭裝修莫忘防火,才能避免潛伏下“先天性”火災隱患,住得安全放心。 第四, 第四,要警惕明火燃頭“越位”。明火如香燭,燃頭如香煙、蚊香,雖然它們的體積很小,但稍有不慎就會引起燃燒,造成火災。日常生活用火須時時處處小心,不給火魔有機可乘。 第五, 第五,要關注孩子的“獵奇”行為。兒童對火光有著特別的好奇,往往趁大人不注意時,點火玩耍。也有的摹仿大人到廚房去做飯,這都容易失控引發火災。對此,家長對放暑假后在家的孩子要切實加強管理,教育他們不要玩火。 第六, 由于居民缺乏消防安全常識,小火也易釀成大災。到目前為止,還有極少數居民錯誤認為消防隊救火要收錢,因而發生火災后不及時報警,待蔓延成災后,才后悔莫及。另外,大部分居民家中缺乏必要的滅火器材,一旦起火便無計可施,導致小火變大火。這些,都應通過廣泛深入的宣傳,提高居民群眾的消防意識,增強他們抗御火災的能力,進而嚴防夏季家庭火災的發生。